广州国能自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红外热成像检测/开关配件/快速动作机构/直流电流互感器/永磁控制器/分界开关控制器/自动控制系统/直流控制系统
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发热隐患是如何用红外热成像检测分析出来的
发布时间:2024-06-01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电气设备数量的与日俱增,供电负荷不断增长,部份电气设备在超负荷或超龄运行, 因此存在的诸多问题,Zui终集中表现为电气设备和线路运行中存在某些电气事故隐患,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重大的人员伤亡。

因此,在安全检查中,对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电气安全检测,判定电气故障隐患的存在部位和严重程度,及时采取措施排除隐患,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电气事故的发生。红外检测技术就是电气安全检测的一种重要手段。

红外检测技术是以红外物理学、红外光电子学和电子计算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军事、冶金、电力、石化、医药等多个领域。近几年,NK手持式红外热成像检测,在线式红外红阵NKTEVA6热监测仪监测开关柜内电气元件及接头,NK无人机式红外热成像检测输配电线路,NK隧道内移动式红外热成像监测电缆,在电气安全检测,发现电气隐患,防止和预防电气事故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们知道,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时均会发热升温,电气故障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绝大多数都与发热升温有关。用户使用电气设备过程中,导电回路部分存在大量的接头、触头或连接件,如果导电回路连接处发生故障,就会引起接触电阻过大,当负荷电流通过时,必然导致局部过热;如果电气设备的绝缘层出现老化或破损,将造成绝缘介质损耗过大,在运行电压的作用下,会产生过热;另外,随意装接用电设备,也会使导线因载流量过大而出现过热现象,这些过热处就成为了电气安全的隐患。

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发热隐患是如何用红外热成像检测出来的?

电气隐患检测和判断方法

红外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过热型隐患的检测和判定。

电气隐患的检测

电气隐患的检测过程一般为四个步骤:

(1)使用红外热电视或热像仪对一般的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全面扫描普遍检查,发现其异常发热部位。对重点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发热部位摄取热像图;

(2)用红外热温仪对异常发热部位进行测温。测温时,应首先正确选择被测物体的表面发射率,选择适当的参照物确定环境温度,键入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测量距离等补偿参数并选取适当的温度范围;

对同一测量对象应从不同的方位进行测量找出Zui高发热点的温度值,对不同的测量对象进行测温时应保持距离一致和方位一致;

(3)记录异常发热电气设备的实际负载电流、发热部位的表面温度以及环境温度;

(4)利用计算机对热像图的温度场进行分析处理。

电气隐患的判定方法

温度判断法

根据红外测温仪测得的电气装置发热部位的表面温度,同时考虑负载率和连接部分接触电阻的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电气隐患。

此法是为排除负荷及环境温度不同时对红外判断结果的影响而提出的。当环境温度低,尤其是负荷电流小的情况下,设备的温度值并没有超过规范标准,但大量事实证明此时的温度值并不能说明该设备没有缺陷或故障存在,往往在负荷增长之后,或环境温度上升后,就会引发设备事故,形成电气隐患。故对电流型设备还 可采用“相对温差”法来判别隐患存在与否。

“相对温差”是指设备状况相同或基本相同(指设备型号、安装地点、环境温度、表面状况和负荷电流等)的两个对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热测点温升的比值,其数学表达式为

Δτ(%)=(τ1-τ2)/τ1×100(%)(3)

其中:

τ1——温度较高测点的温升,(℃);

τ2——温度较低测点的温升,(℃)。

通常,当Δτ≥35%时,就可以诊断该设备存在缺陷,应予以跟踪监测,必要时要安排计划检修。

同类比较法

同类比较法是指在同类设备之间进行比较,所谓“同类”设备的含义是指同一回路的同型设备和同一设备的三相,即它们的工况、环境温度相同可比时的同型设备,通常也称做“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具体作法就是对同类设备的对应部位温度值进行比较,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出设备是否正常。在进行同类比较时,要 注意不能排除有三相设备同时产生热故障的可能性,虽然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相当低。同类比较法适用范围广,包括电流型和电压型设备,也包括对内、外部故障的诊断。


展开全文